RAW 转换

用批处理管理器,你可以把相机拍的 RAW 格式照片批量转换成常见的 JPEG、TIFF 或 PNG 格式。

不过在处理 RAW 文件之前(甚至拍摄之前),有几点要注意:RAW 格式会保留相机拍到的所有原始数据,一点不压缩。也有压缩版的 RAW,但用的是无损压缩算法,解压后数据一点不丢。很多摄影师爱用 RAW 格式拍照,因为后期修图的效果往往比相机直出的效果更好。

RAW 文件里存的是相机传感器上每个像素点的原始数据。大多数相机每个像素会记录 4 个颜色通道:1 红、1 蓝、2 绿(人眼对绿色更敏感)。而且 RAW 的色深通常比普通照片的8位更丰富。此外,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会存在 RAW 文件里,后期可以随便调。把这种 4 通道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普通 JPEG/TIFF 的 3 通道 RGB 格式,就是”去马赛克”处理——这正是 RAW 转换工具要干的活。

digiKam 用的是 Libraw 库来转换RAW,支持大部分(但不是所有)相机的RAW格式。转换效果可能和相机厂商自己的软件不太一样,但有时候反而更好。具体区别可以看手册里的 这部分 说明。

要在批处理管理器里用 RAW 转换功能,先选中要转换的 RAW 文件,把它们加到指定的处理队列里。

接着在批处理管理器的设置界面里,调整各种复选框和数值框来优化转换效果。这里可以设置去马赛克方式、调白平衡、降噪,还能管理色彩配置。要是转换效果不满意也别急,反正后期还能再微调。具体怎么设置 RAW 解码 参数,手册 这一节 有详细说明。

处理 RAW 文件时,记得在”已指定工具”列表最后加个格式转换工具,用来指定输出格式。默认情况下文件名不变,只改后缀。选 JPEG 的话文件最小,但用的是有损压缩;选 TIFF 的话能无损保留所有图像信息(用的是 LZW 压缩算法)。

小技巧

如果要反复修图,千万别用 JPEG 格式。这格式经不起折腾,改几次画质就明显变差。 TIFFPNG 更适合保留原始画质。

备注

不管选 JPEGTIFF 还是 PNG 作为 保存格式 ,RAW 文件里的元数据都会以 Exif 信息的形式存到新文件里。

设置好队列后,点 执行 按钮开始转换。想中途取消的话,按 停止 按钮就行。

图示:用批处理管理器把 RAW 文件转成 HEIF 格式,还能顺便加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