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概述¶
数据库的作用是用来存储数据。和其他照片管理软件一样,digiKam 使用数据库来避免数据重复、减少冗余、加快搜索速度,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使用数据库还能大大降低数据录入、存储和读取的成本。除此之外,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查询语言来访问数据。
digiKam 会将各种数据(包括相册、相册根目录、标签、缩略图、人脸识别信息、图片元数据、文件路径、设置等等)保存在以下四个数据库中:
核心数据库:用于存储所有图像库相关属性,包含所有相册、图片和搜索数据。
缩略图数据库:用于存储压缩格式的缩略图,采用小波压缩图像( PGF 格式)。
相似度数据库:用于保存图片的“指纹”,以便进行模糊搜索。
人脸数据库:用于存储人脸识别的元数据,包含用于识别人脸的直方图数据。

本地网络中通过 NAS 托管的 digiKam 远程 MySQL 数据库配置示例¶
关于数据库设置的详细说明,请查看 数据库设置 部分。
从其他软件迁移过来¶
digiKam 的数据库也可以通过读取其他程序所写入的 XMP 附带文件(sidecar files) 来填充内容。虽然 digiKam 无法解析专有或闭源程序的数据库,但它可以读取 XMP 副文件——这是一种标准化并且文档齐全的文件格式。
想要在 digiKam 中使用 XMP 副文件,请参考 元数据设置 部分。在“高级”选项卡中,还可以使用配置文件管理功能,在从第三方软件导入或导出元数据时处理特殊情况。
如果你是全新安装 digiKam,可以在你用其他软件管理图片的那个目录中创建一个新的“根图像库”。digiKam 会自动读取里面的内容,并根据找到的 XMP 副文件信息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数据读取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完成后,你就可以在 digiKam 中看到所有的标签、标记和说明注释,全部都显示在图片的属性里。